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长河 > 正文

俞大猷:比戚继光更能打仗的抗倭名将

更新:2016-04-28 20:18:05

俞大猷:比戚继光更能打仗的抗倭名将

四、还原历史,公正评价。

人生的完美境界,古人概括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俞大猷便是这样一位三者皆备的人物。他文武双全,在大明王朝三百年间,能与他相匹的,可能只有一位王阳明。俞大猷故乡所建民居为闽南大厝,富裕家庭一般兴建三至五进。他家境贫寒,只有两进,格局狭小,年久失修,后颓败无存。俞大猷当年大权在握,若从军饷中扣除挪用或从丰厚的战利品中瞒报取用九牛一毛,修筑一栋大厝豪宅,可谓易如反掌。他不贪不占,十分清廉;屡获大胜,对战利品分文不取,总是上缴充公。俞大猷轻财利,好施与,薪俸及赏赐,尽数交给弟弟掌管,且从不过问。据史料记载,他受诬逮捕下狱之时,所有家财不满百金。史玉阳慷慨解囊,以数百金相赠。当得知友人邓君城也遭逮捕之时,马上转赠于他。

俞大猷9岁之时,曾随父亲前往大濠村叔祖家走亲戚。来到濠溪边,发现连接两岸的小桥坍塌,父子俩只好涉水而过。大猷询问父亲桥何以倾塌父亲说被一个樵夫失火焚毁。大猷当即说道:“等我长大了,要再修一座,免得大家这样涉水。”父亲道:“小子要记住你说的话,不可食言呵!”造桥便成了他的一桩夙愿。直到67岁这年,升任右都督的他才有了修桥资本,捐出自己薪俸,请堂弟俞良猷督建了一座六墩七孔石桥。

俞大猷以德立世、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一个“德”字,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东南亚武术界,至今仍流传着“俞大猷比武”的故事。说的是俞大猷少年时与一位同伴比武,他先胜了两个回合,第三回合之时,眼看同伴渐渐不支,为给对方面子,俞大猷故意摔倒在地。同伴不禁心服口服,便长期追随于他,一同南征北讨,为荡平倭寇立下不世之功。

俞大猷打了胜仗,从不居功自傲,有时还将功劳让给别人,“功则称人,罪则称己。”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他每到一地为官,总能得到百姓深爱,纷纷为他建立生祠,“呼公为俞佛而祷焉”。他抗击倭寇的地方,当地百姓或建生祠感念他的再生之恩,或以他的名字命名以作纪念,如浙江镇海俞大猷生祠、丽水市大猷街等。

即便到了七十古稀之年,俞大猷依然精神焕发,体力旺健,“妾媵尚有胎产,膂力可敌精卒二十许人”,因此仍在朝廷任职练兵。直到76岁这年,老病交加,实在是干不动了,才请求致仕。三次上疏,终获批准。

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8月26日,也就是告老还乡第二年,俞大猷病逝家中。好友黄吾野送上一首《挽俞都督大猷诗》:“大星落东海,涕泣满城哀。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云销天地气,世绝古今才。寂寞廉颇馆,空余吊客来。”这首挽诗不仅称赞了俞大猷的卓越才华与一生功绩,而且透露出一股沉郁顿挫的苍凉情怀,无疑是俞大猷抗倭生涯和不平遭遇的真实生动的人生写照。

标签: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