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怪事 > 正文

处处弥漫中国风的印度小镇科钦

更新:2018-05-11 10:03:43

科钦(Cochin)位于印度的西南岸,喀拉拉邦的埃尔讷古勒姆区,锡鲁万纳塔普拉姆城北约220公里处。其面对阿拉伯海,拥有优良的海港,水上运输非常发达,被誉为"阿拉伯海之皇后"。更是印度喀拉拉邦最大的城市。其地域包含埃尔讷古勒姆市、柯枝古城、贡巴兰吉和外围岛屿。 科钦的港口城市位于群岛与狭长半岛之上。城里较古旧的部分奇怪地融合了中世纪的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乡村,连接马拉巴海岸。圣法兰西斯教堂位于海滨区,是印度最古老的教堂,那里还有一座450年历史的葡萄牙宫殿、被中国渔网围着的科钦堡和一座始建于16世纪中叶的犹太人教堂。各岛之间有渡船往来。在码头还可以看见海豚。大多数的历史遗迹都集中在科钦或默丹杰里。在主岛的埃尔纳古勒德可以找到经济的住宿。 科钦曾是印度的香料贸易中心。和许多其他南印度城市一样,这里也正逐渐成为信息技术的中心。这个城市同样有着迷人的历史。老城有很多葡式、英式、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和欧式教堂。其中以葡式风格的建筑居多。Rose Street 的 Vasco House 是印度最为古老的葡萄牙风格建筑,那里曾是Vasco de Gama居住的地方。科钦还一度有个蓬勃的犹太人社区,在默丹杰里(Mattancherry)还有一座装饰着中国瓷器和比利时瓦的犹太人教堂。 科钦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先后评为“全球十大乐土”和“一生必游的五十地之一”,这个临海的城市融合了西亚的海滨魅力和东南亚的绿色天堂,显得古朴而舒适,也因此带来无与伦比的愉快和轻松。

处处弥漫中国风的印度小镇科钦

来到科钦,阿拉伯海的阳光立刻将你从头到脚裹起来。这里是印度次大陆最南部喀拉拉邦的海港重镇,尽管论名气科钦比不上新德里、孟买等城市,但这里的“中国味”让到访的中国人感到特别亲切。

“赛蛇舟”源于龙舟比赛

科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柯枝。15世纪末,印度南部出产的香料吸引了大批西欧人跨海而来,逐渐形成了一条著名的“海上香料之路”。在那个年代,科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漫步在科钦堡棋盘式交错的巷弄里,传统的印度庙宇看不到,反而点缀着欧洲殖民时期的痕迹。许多人因此误以为科钦只与欧洲有关,其实远在欧洲人到来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和科钦的贸易,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科钦北面10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奎隆镇,古老香料市场的杂货铺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中国式的炒菜锅,当地人叫它“中国锅”。科钦人有腌制咸菜的风俗,有的人家酱缸上还刻有龙型图案,相传是来自中国。当地每年都要举行“赛蛇舟”比赛,据印度朋友讲,这个蛇舟也是源于中国的龙舟比赛。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响。《环球时报》记者在科钦地方志上读到,当地曾有座中国人建造的大佛寺,距海边不到1公里。直到18世纪初,大佛寺里供奉的石佛像还在科钦半岛上,后来一个英国工程师把佛像运到了英国。

科钦有一座建于1568年的犹太教堂,记者刚走进去,就发现了铺在地上的1000多块中国青花瓷砖。砖面上的中国塔、垂柳、花卉、飞鸟等图案清淡文雅、栩栩如生。教堂的人说,这可能是18世纪中叶人们为重建教堂特意到中国订做的,然后在广州装船后运到这里。

用中国渔网吸引游客

在科钦堡入海口的海滩上,伫立着著名的中国渔网,这已经成为科钦的地标性景物。渔网系在四根木柱上,四根木柱的顶端收拢在一起,再由一根更粗大的长木吊住,长木的另一端系上石块压重,利用杠杆原理,只需五六个人便能操作一张渔网。

一张张渔网沿海滩一字排开,每隔几分钟起一次网,颇为壮观。中国渔网旁立有石碑,上面刻着:“公元1341年洪水暴发,中国人从卡利卡特迁居到科钦,并定居于此。大约在公元1350年至1450年,中国人把渔网带到了这里……”如此说来,这种捕鱼方式在科钦已经流传了600多年。

直到现在,每当黄昏涨潮时,印度人还在使用中国渔网捕鱼。尽管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捕鱼方式现今只用来吸引游客,但在古代,它却比印度人一直采用的独木舟钓鱼和叉鱼方式先进多了。

郑和后裔成了当地商人

要说中国与科钦的渊源,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还属郑和下西洋。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初年,明王朝就与印度半岛的沿海国家建立了联系。在郑和七下西洋期间,科钦所在的喀拉拉邦是船队重要的中转站,郑和曾先后到达科钦6次。

当年旅行到马拉巴海岸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在他的游记中这样记述:“当时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进入科钦的中国船队大若城市,船队中的中国官员和他们的妻子都拥有自己的房间。船上装着的青白瓷器、绸缎、茶叶、药草和生姜等都是交易的热门货,印度商人则多以胡椒作为交换物。”跟随郑和3次下西洋并担任翻译的马欢在他所著的《瀛涯胜览》中,不仅对印度香料采集和收购有着深入观察,还准确描述了科钦港口的地位和航行里程。

据记载,郑和船队里的许多水手和商人就是在那时留在印度进行长期贸易。不过,他们的后代早已和当地人融合,从面孔上已看不出中国人的特征。此外,喀拉拉邦许多博物馆中陈列着为数众多的中国宋代瓷器,也是中印交往的佐证。

标签:印度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