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长河 > 正文

活字印刷术在古代中国没有普及的原因

更新:2018-05-28 14:34:13

活字印刷术早在十一世纪中期就发明了,经历了整整六七个世纪的发展,在这期间,活字印刷虽然在活字的材料、活字的制作工艺以及活字的存放和排版工艺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但其推广运用迟缓,在出版业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却迟迟不能代替雕版印刷。本文拟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

活字印刷术在古代中国没有普及的原因

在雷梦辰先生的《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一书中,记载了清代乾隆三十九年至五十七年间各省所查办禁止的书籍。其中涉及了被禁书籍的刊刻情况,例如乾隆四十六年奏准禁止的《韵槐阁诗集》“安乡毕雨舟著。语有违碍。应销毁。计四本。又板片共四百四十四块。”1板片即印刷用的雕板。书中共有四十七处记载有书籍的板片问题,涉及禁书两百余种,共计板片一万四千九百余块。虽然与本书所收的两千余种禁书相比,不及其中的十分之一,但可以看出雕版印刷术在清代还是十分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印刷术的另一重要内容——活字印刷在本书中却丝毫没有提及。这种奇特的现象说明在清代雕版印刷仍占统治地位,而活字印刷并没有得到与其相应的应用和普及。西方汉学家卡特在谈到中国活字印刷的发明时,也说到“专家们似乎一直认为,毕升的胶泥字和随之而起的铸锡作字,似乎始终没有广泛流行。”

活字印刷术早在十一世纪中期,中国北宋庆历年问(1041-1048年)布衣毕升就发明了,活字以泥为原料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它比德国金匠约瀚?谷登堡应用的活字早四百多年。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里记载了毕升的这项发明:“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尝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甩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殊不沾污。”3活字版的发明,一是印刷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它既继承了雕版印刷的某些传统,又开创了新的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解决了应用雕版印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刻版费时费工费料,它必须是每一本书雕一套板,印刷时只能在部数上增加,而不能在种数上增新,如要增新,就只能再刻一套板;并且大量书的更新造成大批板片的堆积,保管存放十分不便;如有错字不容易更正,只能另刻一板。活字印刷相对于雕版印刷来说,它可以提高印书效率,只要有一套活字便什么都可以印,既经济方便,又减轻保管负担,如果出现错字、漏字,可以及时补正。这些优点是雕版印刷所无法比拟的。

从北宋庆历年问活字版的发明到清代中期止,活字印刷技术经历了整整六七个世纪的发展,在这期间,活字印刷虽然在活字的材料、活字的制作工艺以及活字的存放和排版工艺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但这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其推广运用迟缓,在出版业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即使到清代中期,用活字印刷的书籍在数量上虽有所增加,但从事活字印刷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十家。在整个书籍出版量中,用活字印刷而成的书籍也只是居于少数地位。据张秀民先生所著《中国活字印刷简史》一书称,现代流传的明清时代的活字版丛书有20多种,经、史、子、的单行本千余种。此数量是数以万计的雕版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可见雕版印刷的书籍在清代图书出版中仍是占主导地位。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