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奇闻怪事 > 正文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和这些人有关

更新:2016-06-13 23:00:58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们家的粽子包好了吗?据说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可实际上,最初端午节纪念的不仅仅是屈原,它的产生还与其他的人物有关

一、与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介子推有关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和这些人有关

公元前672年,晋国的献公率兵讨伐骊戎,骊戎献骊姬和少姬求和。献公宠爱二女,但没有想到后来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王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被迫流亡国外十九年,受尽艰辛,甚至有一次差点饿死,幸亏他的门客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才救了重耳的命。根据东汉文学家蔡邕在《琴操》中记载:“介子推割其腓股,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子推独无所得。子推怨恨,乃做龙蛇之歌以感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推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也就是说,重耳回国当上国王后,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门客,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是怨恨,唱“龙蛇之歌”发出感慨后,背着老母亲逃到绵山隐居起来,再不愿见晋文公重耳。后来重耳回忆起此事,追悔莫及,亲自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就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介子推出山。可谁知介子推和母亲宁可烧死,也不愿出山。最后母子俩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被烧死。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并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每年这天晋国全国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而粽子逐渐成为寒食节的主要食物,慢慢流传开来。

二、与纪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有关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和这些人有关

伍子胥,楚国人,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兄及全家一百多人被楚平王所冤杀,逃奔吴国,意图报仇。后来他帮助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夺得王位后,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西破强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将楚平王“掘坟鞭尸”,给家人报了仇,也使得吴国国势达到鼎盛。在吴王阖闾死后,他又辅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伍子胥向夫差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采纳。

加之吴国大宰伯嚭,因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和大王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了他自杀,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此外还传说,伍子胥知道吴国必败,事先将糯米糕制成城砖藏在都城姑苏(苏州)的城墙之上,并秘密告诉家人,为了避免被饿死,在越国军队围城断粮的危急时刻,可取出这些“城砖”与人民同食。后来越国军队果然围城近一年,老百姓就是靠这些糯米糕“城砖”逃过了一劫。伍子胥含冤死后,其尸体被装进皮革袋子里,投入江中,吴国人民十分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而伍子胥则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了端午节。

三、与纪念东汉时的孝女曹娥有关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和这些人有关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人们将端午节视为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著名的《曹娥碑》就是佐证。

现在,屈原早已成为端午节的“形象代言人”,占据主流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广。在文化领域,中国老百姓把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等民俗活动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想来这都源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崇高的个人理想,从而使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的缘故吧!

标签:端午节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