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长河 > 正文

贾诩到底多强?贾诩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吗

更新:2018-06-01 19:00:34

在三国中,贾诩是个异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因为乱世较少规矩,较少约束,阶级流动性更强。掉脑袋的机会多,但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多。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也有无数才俊之士,或为个人功名,或为天下社稷,纷纷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生。

贾诩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吗

但贾诩却不同,虽然智谋深沉,他的追求却卑微而平凡:他只想在这乱世中,好好地活下去。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贾诩的一生。

《三国志》记叙贾诩时,开篇就写了贾诩年轻时的一件事。当时,他和同伴们被叛乱的歹徒捉住。贾诩谎称自己是段颎(当时的地方豪强)的外孙,可能是因为贾诩演技不错,歹徒们居然被唬住了,就把贾诩放了。而贾诩的同伴们则全部遇害。

贾诩“生逢乱世,独善其身”的作风,在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三国志》记叙完这件事后,也这样点评道:“权以济事,咸此类也。”有点开篇明义的味道。

董卓进京后,贾诩在董卓部将牛辅手下做官。董卓被吕布杀死后,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纷纷作鸟兽散。贾诩劝住他们,说:“我们这样各自逃命,一亭长就能把我们抓了。不如收拾兵马,杀回长安,或许还有生机。”于是李傕、郭汜等人沿途聚合董卓残余军队,攻下长安,打跑吕布,又杀了王允、黄琬等人。李傕、郭汜在长安城内纵兵劫掠,把长安闹得天翻地覆。

世人往往把长安的生灵涂炭归罪于贾诩的“乱武”之计,但贾诩献这条计的初衷,也是为了自己求生。

为了生存,贾诩完全不管他人死活。但转危为安后,贾诩就立刻表现出了君子风度。李傕、郭汜论功行赏,要给贾诩封侯。贾诩坚决不受,并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

李傕、郭汜都是没文化的流氓,他们在长安胡作非为,贾诩在旁边暗暗匡正,也做了些好事。

把天子平安地送出长安后,贾诩也很有气节地向李傕辞官了。

贾诩先去投靠同乡段煨,段煨待贾诩表面客气,内里忌惮。于是贾诩转投宛城的张绣。有人不解,问贾诩为什么要离开段煨。贾诩作了一番精妙地分析,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生存智慧。

贾诩来到张绣处,张绣对贾诩“执子孙礼”,言听计从。但贾诩并没有辅佐张绣成就一番大业的忠心和豪情。他对张绣最重要的献策,就是公元199年时,劝张绣投降曹操而不是势力更强大的袁绍。

“降曹”对张绣不一定是最有利的,但一定是对贾诩最有利的。曹操热情迎接前来投降的贾诩,拉着贾诩的手说道:“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对局势的判断确实很准,在曹操和袁绍之间,他准确地选择了看上去更弱小的曹操。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贾诩“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曹操手里平平稳稳地做官。

208年,曹操不听贾诩的劝阻,率大军南下,结果大败于赤壁;211年,曹操听从贾诩建议,对马超、韩遂施行离间计,结果顺利平定关中。

在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中,贾诩再一次站对了边。他暗中支持曹丕,并给曹丕提供了正确的建议。论文采风流,才思敏捷,曹丕是比不过曹植的;于是贾诩劝曹丕“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简言之,就是要表现得勤恳孝顺,从而以拙胜巧。

曹丕依计而行,果然渐渐赢回曹操的器重。

后来,曹操就立太子一事征询贾诩的意见,贾诩以轻描淡写地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四两拨千斤,打消了曹操最后的疑虑,“于是太子遂定”。

曹丕即位后,投桃报李,立刻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贾诩位高权重后,却懂得低调行事,明哲保身,他“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最后善终,享年七十七岁。在三国时代,算是高寿了。

如今人们往往称贾诩为“毒士”,但贾诩何毒之有?他几乎不主动害人(宛城事变是否贾诩主谋,历史上仍然存疑),用计也是为了自保。后期他给曹操、曹丕的军事建议,也是以偃武修文为主。这样的人,实在不适合用“毒”来形容。

又有人觉得贾诩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因为他算无遗策,料事如神;又懂得明哲保身,韬光养晦,最后位列三公,高寿而终。实是人生赢家。

但是,真正伟大的人物,往往都有些显得愚蠢的地方,因为他们有比“自保自利”更高的信仰,有些事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比如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比如荀彧的以身殉汉。难道因为他们没有像贾诩一样的保全自己,就显得比较不聪明了吗?

贾诩的人生态度,虽然我们无权批评,但在任何一个时代,那也不值得提倡。

以贾诩的才智,如果他能多一些“奋身不顾”的气概,大概他能在历史上留下更耀眼的火花吧。这是我替贾诩感到惋惜的地方。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