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长河 > 正文

唐昭宗李晔奋发有为却成亡国之君

更新:2018-05-24 12:05:19

明朝的最后一个崇祯皇帝,很多人都会给予无限的同情。因为这位皇帝年纪轻轻就解决了魏忠贤这个祸国殃民的太监,把权力收归自己。随后,他勤于政事,“奋发有为”,结果是明朝最终灭亡在了他的手中。最后,他说他自己不是亡国之君,他的臣子都是亡国之臣。确实,他无法想得通,像他这样的“勤政爱民,奋发有为”的皇帝,怎么会最终无力回天,国家覆亡。于是,他把原因归结于他人,拒绝自己负责。

唐昭宗李晔奋发有为却成亡国之君

在这位崇祯皇帝之前,其实还有一位跟他一样“奋发有为”的亡国之君,他就是唐昭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六日,他的哥哥僖宗崩于武德殿,原本大臣都希望他的一个年龄长而且有才能的兄弟吉王继位。然而,当时的唐朝禁军掌握在太监手中,太监主导了唐朝的政治。于是,他被太监拥立为皇太弟监国,改名李敏。三月八日即位,又改名李晔,时年16岁。

这个时候他接手的唐朝是这样的。黄巢起义基本上被各路藩镇击破,收复长安。然而,唐朝已经名存实亡,中央对于全国藩镇都失去了控制力,中央仅仅能够控制首都附近等少数地方。由于他本人是太监拥立的,当时以杨复恭为首的太监把持朝政,对皇帝本身时刻形成威胁。唐昭宗知道他的祖上有被太监杀死的,比如唐宪宗,唐敬宗。包括他的哥哥唐僖宗在位的时候也是对于太监无可奈何,只能独自流泪。在当时,太监掌握禁军,皇帝的废立、生杀都掌握在太监手中,从而成为一个非常紧迫与严重的问题。唐昭宗在当藩王的时候明白这一点,即位之后就想杀掉这些太监,想挽救唐朝濒临灭亡的命运。

攻打李克用是失败的开始

于是,他开始勤于政事,想奋发有为。他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发兵攻打山西北部节度使的沙陀将领李克用。由于当时中央没有了控制力,各路藩镇都成了土皇帝、军阀,他们都想互相兼并,本来当时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当李克用攻打云州今内蒙古托克托附近,朱温也叫全忠也在攻打今天山东、江苏等地,其他各地藩镇互相打打杀杀也不少。由于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朱全忠在与李克用宴会上想暗杀李克用,没有得逞,从而这两个哥们就接下了梁子。于是,朱全忠就上表希望中央与自己一起攻打李克用。说到底,朱全忠因为与李克用结下梁子,害怕李克用强大,希望消灭对手,兼并土地。

由于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力,各地都有兼并,李克用的行为跟大家一样,原本就没有什么特殊。不过,李克用是少数民族,有人对他有意见。即便如此,唐昭宗也知道,李克用父子为了平息黄巢起义是立过大功的,现在这么去讨伐也是不厚道的。不过,当时的两位宰相一致同意,在朝中其他大多数官员的反对下,唐昭宗还是同意了。于是,唐昭宗这一步就犯了非常明显的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且不说,攻打李克用属于中央被朱全忠利用,或者说李克用功劳不小,中央出师无名。就以当时唐昭宗所处的形势来看,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唐朝刚刚平息黄巢起义,收复长安,本身中央就没有安定下来。对于唐昭宗来说,最为性命攸关的是身边太监的威胁,这个威胁没有解除就去远距离解决藩镇问题显然是秩序有误。从当时唐朝掌握的中央军来说,本身被黄巢起义打垮,连首都都丢了,剩下的军队没有什么士气。新招募的军队都是没有上过战场。而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非常彪悍而且是百战余生的沙陀这个游牧民族部队。显然实力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虽然有朱全忠的部队,但是,事实上中央是掉不动,根本无法形成好的战役配合。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这个战争是没有胜算,而且不是最紧要的问题。

但是,唐昭宗轻信了两位宰相,在关键时候丧失了自己的主见。最后对于李克用的结果是,中央军差不多全军覆灭。朱全忠也是虎头蛇尾,一看形势不对,率先撤退了,中央军根本无可奈何。最后,唐昭宗不得不恢复李克用的官职,罢免宰相。经过这一战,原本已经虚弱的唐朝中央政府,更是一蹶不振。

 1/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