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风云 > 正文

甲午战争中日的讨日檄文和讨清檄文

更新:2014-07-04 14:48:50

其实,对于国人来说,“甲午”两字并不陌生,而再沿着“甲午”思索,只要上过初中的人自然就会想到“甲午中日战争”、想到了马关条约、想到了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的割让……,想到了两亿三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小日本的腰包……

如今回想,想当年,打不过人家,咱国人连句硬气的话也不曾说过吗?不!咱中国人向来擅长这个。如曾国藩的幕僚见到曾国藩写到“屡战屡败”时,立马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改为“屡败屡战”,咸丰皇帝见到后连连竖起大拇哥“有志气,有志气……”唐朝时更有骆宾王《讨武瞾檄》成为千古名篇,这让许多中国文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了去玩玩类似的把戏。

甲午战争中日的讨日檄文和讨清檄文

“檄文”本是古来国人开仗时,用以给自己壮胆,同时也吓吓对方的小把戏,实际用处并不大,但这并妨碍有人爱玩它。如说某人文武双全,就来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不过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檄文妙品,往往属于失败的一方。陈琳为袁绍拟写的《讨曹瞒檄》,把一代枭雄曹操惊出了一身冷汗,医好了头痛病。骆宾王的《讨武瞾檄》让武则天见了,也大呼宰相失职,连这样的人才都没能发现,没有推荐上来。

可事实是,写得好,并不一定就打得好。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还确实是真理!当然在真正的战争中,也唯有枪杆子不济的人,才会去玩玩笔杆子吓唬吓唬人。

下面就看看,在甲午战争中,国人用来吓唬日本人的妙文。此文之妙一点儿也不亚于《讨曹瞒檄》和《讨武曌檄》,完全可构成三足鼎立的之局,丢下一句,甚而脱漏一字都是一种遗憾,为同好欣赏,全文展示如下:

为出示晓谕事:本大臣奉命统率湘军五十余营,训练三月之久,现由山海关拔队东征。正、二月两月中,必当与日本兵营决一胜负。本大臣讲求枪炮,素有准头。十五、十六两年所练兵勇,均以精枪快炮为前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能进不能退,能胜不能败。湘军子弟,忠义奋发,合数万人为一心。日本以久顿之兵,师老而劳,岂能当此生力军乎?

惟本大臣以仁义之师,行忠信之德,素不嗜杀人为贵。念尔日本臣民,各有父母妻子,岂愿以血肉之躯,当吾枪炮之火?迫于将令,远涉重洋,暴怀在外。值此冰天雪地之中,饥寒亦所不免。生死在呼吸之间,昼夜无休息祇候,父母悲痛而不知,妻子号泣而不闻。战胜则将之功,战败则兵之祸。拼千万人之性命,以博大岛圭介之喜快。

今日本之贤大夫,未必以黩武穷兵为得计。本大臣欲求两国人民之命,自当开诚布公,剀切晓谕:两军交战之时,凡尔日本兵官逃生无路,但见本大臣所设投诚免死牌,即交出枪刀,跪伏牌下。本大臣专派仁慈廉干人员收尔入营,一日两餐,与中国人民一律看待,亦不派做苦工。事平之后,即遣轮船送尔归国。

本大臣出此告示,天地鬼神所共鉴,决不食言,致伤阴德。若竟迷而不悟,拼死拒敌,试选精兵利器与本大臣接战三次,胜负不难立见。迨至该兵三战三北之时,本大臣自有七纵七擒之法。请鉴前车,毋贻后悔,特示。(大岛圭介为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驻朝公使,当时中国舆论认为他是导致中日开战的一个阴谋家)

这篇檄文出自中日甲午战期间,湖南巡抚吴大澂之手,但清朝时多数官员的重要宜皆多为幕僚所做,这篇檄文大概也出自幕僚之手,而署以吴大澂之名。

事发之时是光绪二十年(1894),当时,北洋水师已困守刘公岛,离覆没不远。而陆军则从平壤一直退到海城。吴大澂在晚清,也还算是个比较开明的而且务实的“廉干人员”吧。在危难时率军出征,而且带的是武器装备以及训练都远不及淮军的湘军,居然能够发出如此气壮如牛的檄文,要在战场设立“投诚免死牌”,并要约日军“接战三次”,让人家“三战三北”,自己还要效仿诸葛亮,重演一回七擒七纵。

当然,吴大澂的部队,还是真的跟日军接战了,并没有说了不练。只是战绩跟淮军一样,打一仗败一仗,“三战三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他老人家自己。开战的时候,我估计什么“投诚免死牌”之类的也没有立起来。投降的日本人,本来一个也没有。

一天管两顿饭,以及用轮船送投日本官兵回国诸事,自然也都是一厢情愿了。倒是被围在刘公岛的北洋水师,全体被俘,被人装在一艘卸除了枪炮的训练舰上,送了回来。事实与吴大澂老人家设想的恰恰相反。

湘军和淮军是中国学习西方搞军事现代代的产物,中日开战之前,中国的士大夫一致认为,日本军队不及湘、淮军远矣。就连世界舆论也大多看好中国。没想到真动起来手来,满清还真是个软蛋,如此不堪一击。两军轮番上阵,结果吴大澂连一个小胜仗都没有打过。

而更为可笑和可气的是,事后据对阵的日军说,中国兵搞的就不是打仗,而更像是放鞭炮,只要一上来就乱枪齐放,等到子弹打得差不多了,就是他们撤退的时候了。

看来“精枪快炮”,而且“素有准头”的吴大澂,图的也就是嘴上快活了!手里拿着并不比日本军差的洋枪洋炮,而所做的事却更像是欢迎日本军到来的鸣枪礼炮,此时,再好的战争檄文,恐怕轻贱得连一个狗屁都不如了。

120年前的讨日檄文说白了只是一个极为滑稽的笑话,而如今的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极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围绕着钓鱼岛又会给国人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下面是来揭秘吧整理的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讨清檄文,全文如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