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动物植物|UFO|考古|灵异|人物|陵墓|历史|战争|奇闻|宇宙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 > 正文

良渚发现的并非古城 “良渚古城”不成立

更新:2018-05-06 10:53:22

疑点三:城墙选址欠佳,护城河未能环城一周

众所周知,江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尤其是良渚文化先民生活的环太湖流域,更是温暖潮湿,因而原始先民早就充分认识到选择土墩、高地或水系等优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因地制宜地择高而居。或选择土墩高台作墓地,或依水道营建聚落,当时流行利于避水防潮的干栏式木结构房屋建筑形式,便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一种体现。

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遗址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约450米,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曾被认为“人工堆积厚度可达10多米”,这正是良渚古国中心的礼仪性建筑所在。既然莫角山是人工堆积而成,可“与之年代相当”的营建在其四周的城墙,却为什么会如某些专家说的选择在“沼泽地边缘”,并由于其“地基较松”,还“特地去开采石块来用作基础”。这显然与良渚先民择高而居、因地制宜可省工省力的方法不符,况且历史上的东苕溪又经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须知道,选择在沼泽地边缘建造城墙,每开采一块石块,每堆筑一方泥土,先民要付出何等代价?有何“经过精心勘察与规划”可言?

当然,利用天然河道、沼泽地或有意开凿来作为护城河,都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但从西南部的凤山等低来看,并没能在良渚古城外环绕一周(因有很多报道称良渚古城有护城河,然而史前城址其实并非都有护城河之设),因而,所谓的“护城河”也便失去了意义。

标签:良渚古城

热门文章推荐